马可波罗游记是谁写的,马可波罗口述而成的著作(马可波罗游记是他自己写的吗)

马可波罗游记是谁写的,马可波罗口述而成的著作(马可波罗游记是他自己写的吗)

《马可波罗游记》并不是马可波罗自己写的,那是谁写的呢?

《马可波罗游记》并不是马可波罗自己写的,而是由其在监狱中的狱友鲁思梯谦所写,因为鲁思梯谦曾经写过小说,而又精通法语,所以将文章这本书写得非常传神。

《马可波罗游记》相信大家都熟知,这本著作被称为世界一大奇书,因为其意义重大,这本书第一次向欧洲人展现出东方之美,在这本书描述之下的东方世界令欧洲人震惊,更是被西方人称为神话。可想而知,如果没有这本《马可波罗游记》那么可能西方人对中国的了解会甚少,自然也激不起他们的兴趣。马可波罗在中国游历了整整十七年,这十七年来到过的每一处地方都被记述在这本书里面,生动而吸引人,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让人忍不住想来到中国走一圈。我们听这本书的名字,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这本书的作者,可能很多人的第一感觉都会以为这本书是由马可波罗写的,其实并不是,而是另有其人。

这本书真正的作者是鲁思梯谦。鲁思梯谦是一位小说家,曾经写过许多优秀的小说作品。本来马可波罗和鲁思梯谦是没有交集的,他们应当是两个不相识的陌生人,那么他们是怎么认识的呢?这得从马可波罗的经历说起。马可波罗作为一个旅行家,他热爱旅行,在中国游历了十七年,他成为了第一个游历中国以及亚洲各国的意大利旅行家。当马可波罗从中国回来之后不久,他的家乡威尼斯和热那亚就发生了冲突,并且发动了战争。马可波罗也因此被卷入了战争,被任命为司令。这场战争持续了很久,最后以热那亚胜利而告终,马可波罗这方惨败,自然就成为了俘虏被关进了热那亚的监狱。

在监狱里,马可波罗结识了同样身为俘虏的鲁思梯谦,鲁思梯谦说自己曾经是一名作家,这让马可波罗想到了自己游历中国十七年的经历,于是马可波罗口述,由鲁思梯谦所写的《马可波罗游记》就在这种情况下问世了。

马可·波罗(Marci Polo)的资料!!!!!

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是世界著名的旅行家,1254年生于意大利威尼斯一个商人家庭。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途径中东,历时四年多来到中国,在中国游历了17年。回国后出了一本《马可·波罗游记》,记述了他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见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西方地理学家还根据书中的描述,绘制了早期的“世界地图”。

马可·波罗小时候,他的父亲和叔叔到东方经商,来到元大都(今天的北京)并朝见过蒙古帝国的忽必烈大汗,还带回了大汗给罗马教皇的信。他们回家后,小马可·波罗天天缠着他们讲东方旅行的故事。这些故事引起了小马可·波罗的浓厚兴趣,使他下定决心要跟父亲和叔叔到中国去。1271年,马可·波罗17岁时,父亲和叔叔拿着教皇的复信和礼品,带领马可·波罗与十几位旅伴一起向东方进发了。他们从威尼斯进入地中海,然后横渡黑海,经过两河流域来到中东古城巴格达,从这里到波斯湾的出海口霍尔木兹就可以乘船直驶中国了。然而,这时却发生了意外事件。当他们在一个镇上掏钱买东西时,被强盗盯上了,这伙强盗乘他们晚上睡觉时抓住了他们,并把他们分别关押起来。半夜里,马可·波罗和父亲逃了出来。当他们找来救兵时,强盗早已离开,除了叔叔之外,别的旅伴也不知去向了。

马可·波罗和父亲、叔叔来到霍尔木兹,一直等了两个月,也没遇上去中国的船只,只好改走陆路。

这是一条充满艰难险阻的路,是让最有雄心的旅行家也望而却步的路。他们从霍尔木兹向东,越过荒凉恐怖的伊朗沙漠,跨过险峻寒冷的帕米尔高原,一路上跋山涉水,克服了疾病、饥渴的困扰,躲开了强盗、猛兽的侵袭,终于来到了中国新疆。

一到这里,马可·波罗的眼睛便被吸引住了。美丽繁华的喀什、盛产美玉的和田,还有处处花香扑鼻的果园,马可他们继续向东,穿过塔克拉玛干沙漠,来到古城敦煌,瞻仰了举世闻名的佛像雕刻和壁画。接着,他们经玉门关见到了万里长城。最后穿过河西走廊,终于到达了上都——元朝的北部都城。这时已是1275年的夏天,距他们离开祖国已经过了四个寒暑了!

马可·波罗的父亲和叔叔向忽必烈大汗呈上了教皇的信件和礼物,并向大汗介绍了马可·波罗。大汗非常赏识年轻聪明的马可·波罗,特意请他们进宫讲述沿途的见闻,并携他们同返大都,后来还留他们在元朝当官任职。

聪明的马可·波罗很快就学会了蒙古语和汉语。他借奉大汗之命巡视各地的机会,走遍了中国的山山水水,中国的辽阔与富有让他惊呆了。他先后到过新疆、甘肃、内蒙古、山西、陕西、四川、云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以及北京等地,还出使过越南、缅甸、苏门答腊。他每到一处,总要详细地考察当地的风俗、地理、人情。在回到大都后,又详细地向忽必烈大汗进行了汇报。

在《马可·波罗游记》中,他盛赞了中国的繁盛昌明;发达的工商业、繁华热闹的市集、华美廉价的丝绸锦缎、宏伟壮观的都城、完善方便的驿道交通、普遍流通的纸币等等。书中的内容,使每一个读过这本书的人都无限神往。

17年很快就过去了,马可·波罗越来越想家。1292年春天,马可·波罗和父亲、叔叔受忽必烈大汗委托,护送一位蒙古公主到波斯成婚。他们趁机向大汗提出回国的请求。大汗答应他们,在完成使命后,可以转路回国。

1295年末,他们三人终于回到了阔别二十四载的亲人身边。他们从中国回来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威尼斯,他们的见闻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他们从中国带回的无数奇珍异宝,一夜之间使他们成了威尼斯的巨富。

1298年,马可·波罗参加了威尼斯与热那亚的战争,不幸被俘。在狱中他遇到了作家鲁思梯谦,于是便有了马可·波罗口述、鲁思梯谦记录的《马可·波罗游记》。这本书在欧洲广泛流传,激起了欧洲人对中国文明与财富的倾慕,最终引发了新航路和新大陆的发现。

直到13世纪乃至14世纪,南方与北极的联系都还只是停留在经向上,无论是人类到北极探险,还是北极的货物源源不断地运往南方各地,都是在南北方向上运动,而且是各干各的,从西欧到东亚,各有各的渠道,彼此间并没有什么联系。

然而,也就在此期间,人类历史上却发生了一件大事,不仅把东西方联系了起来,而且也为人类向北极进军赋予了一种全新的含义。因此,虽然这件事情本身纯属一种个人行为,但为人类历史的进程以及人类向北极进军注入了新的活力,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这就是马可·波罗的东方之行和他的《马可·波罗行纪》。

1271年11月,只有17岁的马可·波罗跟随他的叔叔经过极端艰苦的长途跋涉之后,终于来到了东方文明古国的元大都,直到1295年离去,共在中国生活了24年。

如果他不把这些经历写出来,那么事情大概也就到此为止,最多也不过演化成一些传奇故事而已。然而,所幸的是,他后来住进了监狱,大约是因为无事可做的缘故,便自己口述,由别人代笔,写出了《马可·波罗行纪》这部千古不朽的名著。据他说,那时候亚洲北极地区的商品和贸易主要都是运往中国的。

正因如此,所以那时的中国人对于北极已经有了一些概念,例如,“那是一个黑暗的地区”,“冬天的大部分时间里见不到太阳”,那里“狗熊的颜色是白色的,个子很大”,那里的人们“乘坐狗拉雪橇旅行”等等。据当时的鞑靼人告诉他说,他们经常到北方去进行掠夺,因而迫使那里的居民不断地往更北的方向迁移。

可以猜到,马可·波罗口述的经历大概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他恐怕做梦也不会想到,这部著作会有如此深远的历史意义。关于他在东西方交流方面所引起的重要作用,人们讨论得已经够多的了,但是对于他在北极探险方面的影响和含义却鲜为人知。实际上,正是因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当中把中国描写得“黄金遍地,美女如云,统罗绸缎应有尽有”,简直就像天堂一样,这不仅引起了西方人的好奇心,而且也勾起了他们掠夺的欲望。一些人虽然信奉上帝,却也知道,在他们有生之年,天堂是无论如何也进不去的。然而,中国却是实实在在的,谁能到达那里,谁就会拥有巨大的财富。因此,他们便把攫取的目光转向了中国。

元朝是一个地跨欧亚、疆域广阔的帝国,中央政府设有驿路(传递公文、官员往来的路线),保持与各地汗国的联系。这使得中原地区与海外的文化交流变得安全而便利,因而这时期中西文化的交流十分频繁,数量可观的欧洲商人进入中国境内,甚至直达元朝的都城。在这些人中,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最为出名。

马可·波罗的父亲尼古拉、叔父马菲奥是经营东方贸易的商人,曾在从属于元朝的钦察汗国居住过多年,后来随汗国派往朝廷的使者一起来到中原,大约在公元1265年到达上都(今内蒙古多伦西北)。忽必烈接见了他们,并向他们了解欧洲各国情况。忽必烈决定向罗马教廷派遣使臣,命尼古拉兄弟同行。

他们于1269年到达地中海东岸的阿迦城,这时老教皇已去世,新教皇还没选出来,于是他们回到威尼斯家中。1271年,他们带着年仅十七岁的马可·波罗再到阿迦城。新教皇格里戈里十世派了两名教士,随他们去见忽必烈。途中,两名教士因害怕路途艰难不肯再走。马可·波罗他们三人继续东行,沿古老的“丝绸之路”,经过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高原、中亚细亚,又翻越帕米尔,最后于1275年到达上都。

马可·波罗很聪明,很快就学会了蒙古语和汉语。忽必烈也很信任器重他,曾命他去各省巡视,他因此遍游中国各地,足迹遍及新疆、甘肃、内蒙古、山西、陕西、四川、云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等省区和五十多个城市。其间,他还在扬州做过三年官,又奉元政府的派遣出使外国,到过越南、印尼等地。

马可·波罗在中国住了十七年。后来,伊儿汗国的汗王派使臣来向元朝皇室求婚,忽必烈选定新王妃阔阔真,并命马可·波罗和他的父亲、叔父护送,由泉州经海路去位于波斯的伊儿汗国。他们于1292年初离开中国,经苏门答腊、印度等地到达波斯,1295年回到威尼斯。

1298年,威尼斯与热那亚发生战争,马可·波罗被俘。在监狱中,他口述自己在东方的见闻,同监狱的比萨人鲁思梯谦记录成书,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马可·波罗行纪》。

这本书又名《东方见闻录》,共四卷。第一卷主要记叙来中国途中的所见所闻;第二卷主要叙述中国的情况,描述了中国的丰富物产和许多城市的繁华景象;第三卷记叙中国邻近国家和地区的情况;第四卷讲述了成吉思汗以后诸王的斗争。书中的记叙真实可靠,因而很有史学价值。这本书也打开了欧洲人的眼界,引起了他们对东方文明的向往。其中,著名的航海家哥伦布便是一名热心的读者,他读过并做过批注的《马可·波罗行纪》至今还保存在里斯本的博物馆里。欧洲的一些地理学家,还根据这本书画出了最早的“世界地图”。

在马可·波罗来中国前,元朝也有不少旅行者已到达了西方,其中较出名的便是成吉思汗时期的耶律楚材。耶律楚材于1219年随成吉思汗远征西域,1224年归来。1228年他写成《西游录》,记载了他随成吉思汗西进时,沿途的地理风貌,是研究13世纪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

元成宗时,温州人周达观随使团出使真腊(柬埔寨),则是元代由海路出访外国最著名的一例。他写的《真腊风土记》,是一本最早全面介绍柬埔寨吴哥政权时期的著作,因资料翔实可靠,成为享有国际声誉的专著,并于1819年被译成法文。

广泛而频繁的交流,使包括四大发明在内的中华文明,向欧洲和全世界传播。据史料记载,活字印刷术大约是在14世纪传到朝鲜、日本的。朝鲜人根据活字印刷的原理,制造出铜的和铅的活字。后来沿着丝绸之路,活字印刷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使欧洲结束了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受教育的状况,为欧洲的文艺复兴创造了条件。

13世纪时,在阿拉伯人的书中已提到火药,他们称之为“中国雪”“中国盐”。蒙古西征时,阿拉伯人通过作战学会了使用、制造火药武器的技术。欧洲人也学会了使用、制造火药武器。

指南针也是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的。有了指南针,欧洲的航海业发达起来,一些航海家开辟新航线,发现美洲大陆,终于完成了环球航行。

马可波罗游记是马可波罗在哪里写成的

《马可·波罗游记》是马可波罗在其东游时写的。

《马可·波罗游记》(The Travels of Marco Polo),是1298年威尼斯著名商人和冒险家马可·波罗撰写的其东游的沿途见闻。该书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将地大物博的中国向欧洲人作出报道的著作,它记录了中亚,西亚,东南亚等地区的许多国家的情况,而其重点部分则是关于中国的叙述,以大量的篇章,热情洋溢的语言,记述了中国无穷无尽的财富,巨大的商业城市,极好的交通设施,以及华丽的宫殿建筑。这些叙述在中古时代的地理学史,亚洲历史,中西交通史和中意关系史诸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

简介作者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1254—1324)是中世纪大旅行家。他1275年(元世祖至元十二年)从意大利到达中国,遍游中国各地,1291年(至元二十八年)初离华。他的《游记》,不仅详细记录了元代中国的政治事件、物产风俗,对西方世界也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因而在西方,关于《游记》的版本、译文和研究论著层出不穷。在我国,映堂居士于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在《中西闻见录》第21号上发表《元代西人入中国述》短文,是第一篇介绍马可波罗的文章。此后120余年来,我国已有《游记》汉文译本六种,蒙文译本二种,介绍及研究性专册、论文百余种。虽然比起国外研究此书的成就还有一些差距,但也有我们的特色,为这门学科的研究添砖加瓦,作出了一定贡献。

马可波罗生平简介

马可孛罗〔公元1254—1324年〕,又译作马哥波罗。意大利旅行家。他出生在意大利商业城市威尼斯的一个商人家庭。父亲尼古拉孛波罗和叔父玛窦孛罗都是威尼斯的巨商,常在地中海东部一带进行商业活动.

一次在布哈拉,有伊儿汗国朝觐蒙古大汗的使臣路过,约尼古拉兄弟前往中国。 二人便随同伊儿汗国使臣骑行一年,到达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西北〕,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召见和赏识,并派他们代表元朝政府,随同蒙古使臣出使罗马教廷。在中途得知教皇已死,新教皇尚未选出,兄弟俩便顺道回威尼斯探家。。尼古拉在威尼斯家中住了二年,便携带著马可孛罗回元朝复命。

公元1271年,他们从威尼斯出发,渡过地中海,沿丝绸之路东进,途经土耳其、伊拉克、伊朗等国,越帕米尔到达东方,又取道新疆、甘肃东行。他们在甘州〔即甘肃张掖〕居住了一年。在此期间,曾游历过今额济纳旗、西宁等地。然后东北行经宁夏、陕北等地,历时三年半,于公元1275年到达元朝上都,以后又到达大都〔今北京市人这时,马可孛罗年仅二十岁左右,因其父、叔的关系,得以接近忽必烈。

由于他年轻有为,聪明伶俐,很快学会了蒙古语,并熟知元朝的礼仪, 加上他能说会道,知识渊博,善于揣摩和迎合他人心意,因而深受元世祖的宠信,长期在朝廷担任要职。他在元朝任职达十七年之久,忽必烈曾派其为钦差大臣先后巡视过山西、陕西、四川、云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并任扬州总管三年;他还参与外交活动,代表元朝政府出使过缅甸、越南、菲律宾、印尼、爪哇、苏门答腊等国。因此,他很熟悉当时中国各地和亚洲各国的情况,也熟知元朝的许多重大事件。

公元1292年,马可孛罗父子离开中国,从海上经苏门答腊、印度等地,历时两年零两月到达波斯。不久,意大利的两个商业大国威尼斯和热那亚为争夺海上贸易权与通道,爆发了战争。马可孛罗作为威尼斯的巨商,参加了威尼斯舰队。1298年9月,在一次与热那亚人的战斗中,马可孛罗受伤被俘。在热那亚监狱中,他请同狱的作家鲁恩蒂谦用法语笔录了他二十多年在方各国的经历和见闻,这就是著名的《马可孛罗行纪》〔又称《东方见闻录》〕。

这个抄本一问世,便引起人们的极大注意,并被传抄和翻译成数种文字。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欧洲通往亚洲大陆的陆路交通路线,介绍了中国、中亚、西亚及南亚地区的地理状况和繁荣富庶景象,介绍了东方高度发展的文明和文化,使欧洲人大开了眼界,被当时人称之为"世界一大奇书"。七百多年来,吸引了亿万读者。其中对敦煌、酒泉、张掖,对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可做燃料的"黑石头"〔煤〕,均有不少的记载。这本书也是研究中国、研究丝绸之路的珍贵史料,并对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也有一定影响。

1254年出生于意大利威尼斯一个商人家庭的马可·波罗,自幼便对神秘的东方充满了向往,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为一种探险旅行的渴望。马可波罗的家乡威尼斯

是风景秀丽的著名水城,也是商贸繁荣之地,诞生过许多闻名于世的巨商。马可波罗的父亲尼可罗马可、叔父马菲奥,曾在世界各地进行商贸活动,周游过许多国家,于1260年曾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

国,直至1269年才返回威尼斯。他们在中国时,受到了忽必烈的礼遇。

以下是马可一生的简介

年代 年龄 生平大事

1269 15 四月,波罗兄弟回到威尼斯,首次见到马可,马可之母已逝。

1270 16 年底,波罗家三人离开威尼斯,向元朝出发。

1271 17 九月一日,罗马教皇十世即位,波罗三人抵达阿雅斯,又折回阿格,谒见新教皇,年底,波罗三人离开阿雅斯,经忽鲁模斯,由丝路东行。

1274 20 夏天,波罗三人从阿雅斯出发后的第三年,抵达上都,觐见忽必烈、成为忽必烈之臣下。

1290 36 年底,波罗三人奉忽必烈之命送阔阔真公主由泉州出航,往伊儿汗国。

1294 40 波罗三人回塔布里斯,逗留九个月,再赴特烈比宗,遭热那亚人之掠夺,随后往君士坦丁堡,这年忽必烈逝世。

1296 42 威尼斯与热那亚之战激烈化。

1298 44 马可参加海战,遭热那亚俘虏,关进牢狱。在狱中口述东方见闻,由鲁思蒂谦笔录,成《东方见闻录》。

1324 70 马可去世,葬于威尼斯的圣·多雷兹教堂。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3世纪,一位意大利商人在中国生活多年,他把在中国的见闻述成一本书,叫做《马可

13世纪,一位意大利商人在中国生活多年,他把在中国的见闻述成一本书,叫做《马可·波罗游记》。

《马可·波罗行纪》共分四卷,第一卷记载了马可·波罗诸人东游沿途见闻,直至上都止。第二卷记载了蒙古大汗忽必烈及其宫殿,都城,朝廷,政府,节庆,游猎等事;自大都南行至杭州,福州,泉州及东地沿岸及诸海诸洲等事;第三卷记载日本、越南、东印度、南印度、印度洋沿岸及诸岛屿,非洲东部,第四卷记君临亚洲之成吉思汗后裔诸鞑靼宗王的战争和亚洲北部。每卷分章,每章叙述一地的情况或一件史事,共有229章。书中记述的国家,城市的地名达100多个,而这些地方的情况,综合起来,有山川地形,物产,气候,商贾贸易,居民,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及至国家的琐闻佚事,朝章国故,也时时夹见其中。

马可波罗的这本书是一部关于亚洲的游记,它记录了中亚,西亚,东南亚等地区的许多国家的情况,而其重点部分则是关于中国的叙述,马可波罗在中国停留的时间最长,他的足迹所至,遍及西北,华北,西南和华东等地区。他在《游记》中以大量的篇章,热情洋溢的语言,记述了中国无穷无尽的财富,巨大的商业城市,极好的交通设施,以及华丽的宫殿建筑。以叙述中国为主的《游记》第二卷共82章,在全书中分量很大。在这卷中有很多篇幅是关于忽必烈和北京的描述。

书的开头,对当时人们十分惊奇的事物作了介绍 : "皇帝、国王、公爵、侯爵、伯爵、骑士和市民们,以及其他所有的人们,不论是谁,如果你们希望了解人类各种族的不同,了解世界各地区的差异,请读一读或听人念这本书吧!你们将发现,在这本书中,正如梅塞·马可·波罗所叙述的那样,我们条理分明地记下了东方各大地区--大亚美尼亚、波斯、鞑靼地方、印度以及其他许多国家--的所有伟大而又奇特的事物。马可·波罗是威尼斯市民,聪明而又高贵,被称为'百万先生'。他亲眼目睹了这些事情。……所有读或听人念这本书的人,都应置信不疑,因为这里所记叙的一切都是真实的。的确,自上帝用他的手创造了我们的祖先亚当以来,直到今天,从未有过任何人,基督教徒或异教徒,鞑靼人或印度人,以及其他种族的人,像这位海塞·马可那样,知道并考察过世界各地如此众多、如此伟大的奇闻轶事。…… "

马可叙述的故事,确实和这一介绍所说的那样激动人心。他讲到了带有花园和人造湖的大汗宫廷,装载银挽具和宝石的大象。他还讲到了各条大道,高于周围地面,易于排水;大运河上,商人船只每年川流不息;各个港口,停泊着比欧洲人所知道的还要大的船只,并谈到了生产香料、丝绸、生姜、糖、樟脑、棉花、盐、藏红花、檀香木和瓷器的一些地方。马可还描写了他护送中国公主到波斯去时,访问和听说过的所有寓言般的国度--新加坡、爪哇、苏门答腊、锡兰、印度、索科特拉岛、马达加斯加、阿拉伯半岛、桑给巴尔和阿比西尼亚。

书中的一切仿佛离奇古怪,言过其实,因此,人们给他起了个别号叫"百万先生",因为"他开口闭口总是说百万这个、百万那个。"其实,他向16世纪中叶的欧洲人提供了有关中国最为全面可靠的资料。这本书题名为《世界见闻录》并非偶然。实际上,这部著作使西方人对世界的了解范围突然扩大了一倍。马可·波罗正如两个世纪后的哥伦布一样,为同时代人开辟了崭新的天地。的确,正是他所描写的有关中国和香料群岛的迷人景象,召唤着伟大的探险者们,在穆斯林封锁陆上道路之后,直接寻找一条海上航线,继续前进。

马可·波罗小时候,他的父亲和叔叔到东方经商,来到元大都(今天的北京)并朝见过蒙古帝国的忽必烈大汗,还带回了大汗给罗马教皇的信。1271年,马可·波罗17岁时,父亲和叔叔拿着教皇的复信和礼品,带领马可·波罗与十几位旅伴一起向东方进发了。他们从威尼斯进入地中海,然后横渡黑海,经过两河流域来到中东古城巴格达,改走陆路。 这是一条充满艰难险阻的路,是让最有雄心的旅行家也望而却步的路。他们从霍尔木兹向东,越过荒凉恐怖的伊朗沙漠,跨过险峻寒冷的帕米尔高原,一路上跋山涉水,克服了疾病、饥渴的困扰,躲开了强盗、猛兽的侵袭,终于来到了中国新疆。 一到这里,马可·波罗的眼睛便被吸引住了。美丽繁华的喀什、盛产美玉的和田,还有处处花香扑鼻的果园,马可他们继续向东,穿过塔克拉玛干沙漠,来到古城敦煌,瞻仰了举世闻名的佛像雕刻和壁画。接着,他们经玉门关见到了万里长城。最后穿过河西走廊,终于到达了上都--元朝的北部都城。这时已是1275年的夏天,距他们离开祖国已经过了四个寒暑了!马可·波罗的父亲和叔叔向忽必烈大汗呈上了教皇的信件和礼物,并向大汗介绍了马可·波罗。大汗留他们在元朝当官任职。聪明的马可·波罗很快就学会了蒙古语和汉语。他借奉大汗之命巡视各地的机会,走遍了中国的山山水水,中国的辽阔与富有让他惊呆了。他先后到过新疆、甘肃、内蒙古、山西、陕西、四川、云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以及北京等地,还出使过越南、缅甸、苏门答腊。他每到一处,总要详细地考察当地的风俗、地理、人情。在回到大都后,又详细地向忽必烈大汗进行了汇报。 在《马可·波罗游记》中,他盛赞了中国的繁盛昌明;发达的工商业、繁华热闹的市集、华美廉价的丝绸锦缎、宠伟壮观的都城、完善方便的驿道交通、普遍流通的纸币等等。书中的内容,使每一个读过这本书的人都无限神往。 17年很快就过去了,马可·波罗越来越想家。1292年春天,马可·波罗和父亲、叔叔受忽必烈大汗委托,护送一位蒙古公主到波斯成婚。他们趁机向大汗提出回国的请求。大汗答应他们,在完成使命后,可以转路回国。 1295年末,他们三人终于回到了阔别二十四载的亲人身边。他们从中国回来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威尼斯,他们的见闻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他们从东方带回的无数奇珍异宝,一夜之间使他们成了威尼斯的巨富。 1298年,马可·波罗参加了威尼斯与热那亚的战争,9月7日不幸被俘。在狱中他遇到了作家鲁思梯谦,于是便有了马可·波罗口述、鲁思梯谦记录的《马可·波罗游记》。

返回顶部